mod_easyslider

我們是誰?

我們是一群經驗豐富的腦神經外科註冊護士和一群專業從事顱底,脊柱和腦血管手術的腦神經外科醫生。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治療急性中風患者及其他患有腦和脊椎問題的病人。

我們還提供的緊急醫療諮詢,援助和治療服務。

除為香港本地病人服務外我們還為澳門,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的病人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包括遙距遠程醫療意見、國際營救、安排醫療專機或陸路護送、國際護送、等等。

頸緊膊痛、腰酸背痛、坐骨神經痛

頸緊膊痛和腰酸背痛,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痛症。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多是因為過度勞損、退化或受傷。

如果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運動,都習慣以單一的不正當姿勢,和以重複的動作模式,就會導致脊椎的肌肉、韌帶、椎間盤和小關節,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勞損、退化病變、炎症、甚至外傷。這時,頸緊膊痛和腰酸背痛的症狀就會出現。在酸、脹、麻、痛的症狀之影響下,我們的頸椎、腰椎之活動範圍就會因而受到限制。

閱讀更多 >>

 

Spine Surgery
Spine Surgery

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是常見的頸椎手術,例如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變性疾病及脊椎不穩定等。椎間盤切除術是......

頭部搖晃或創傷

不小心的頭部撞到櫃子或開玩笑的推撞,導致頭部遭遇搖晃或受傷,很多人都容易忽略忘記。病人常見於事後3週至3個月後才察覺到不適,才向腦神經外科醫生求診; 醫生經檢查後才發現頭部有撞擊或外傷的痕跡。

臨床上曾分析200多個腦外傷患者,有一半的人是完全不記起有過頭部遭遇搖晃或外傷的經驗。頭部的搖晃或撞擊,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見到。輕則頭皮外傷,重則意識不清,有生命危險。

車禍或不小心跌倒撞到頭,別以為沒有流血或看起來沒有外傷,就不到求診檢查診治。臨床上常見的腦內出血,就是外表一點傷口也沒有的腦創傷個案。 如果頭部曾遭遇搖晃或撞擊,患者本人及家屬有件事情一定要注意:

  1. 受傷時有否短暫失去知覺或局部失憶。
  2. 觀察傷者的意識是否清醒,時間需持續三天以上。
  3. 頭痛及嘔吐症狀是否愈來愈嚴重。
  4. 手腳單側有否麻木或無力情況。
  5. 走路步態是否不穩,有可能是小腦受傷。
  6. 腦創傷患者晚上睡覺時,家屬應密切留意,叫對方一下以確保清醒,以免腦內出血,血水壓迫腦部,造成嗜睡、昏迷不醒。



頭部創傷的評估分類

格拉斯高(Glasgow Coma Scale)昏迷指數是評估病人意識狀況的一個方法,滿分為15分,最低分為3分。其評分方法是依照病人的睜眼(Eye)、肢體運動(Motor)、及語言反應分別評分,三項之總和即格拉斯高昏迷指數。

頭部外傷後20分鐘之內,病人意識的格拉斯高昏迷指數為

  • (A) 輕度頭部外傷格拉斯高昏迷指數為 13分至 15分
  • (B) 中度頭部外傷格拉斯高昏迷指數為 9分至 12分
  • (C) 嚴重頭部外傷格拉斯高昏迷指數為 8分及 8分以下



頭部創傷檢查及處理

電腦斷層素描(CT Scan)和磁力共振造影(MRI)都已廣泛應用。尤其CT的應用,各種急性期的顱內血腫及腦創傷、腦水腫都可在CT影像下顯示清楚。目前的頭部外傷病患,除了給予顱骨X光照像外,對於意識不清、有神經功能障礙,及懷疑有顱內血腫的病例,應盡快安排CT檢查。

常見頭部創傷的種類與症狀及併發症: 

  1. 頭皮血腫:頭部撞擊後,多數會腫起如雞蛋般,很痛。處理方式:不用塗藥,不要揉,不用熱敷通常一個半月就消失。
  2. 頭皮傷口:傷口需要注意是止血及保持傷口清潔。
  3. 頭痛:頭部外傷後的頭痛變異很大,有些人只有輕微頭痛,有些人卻有難以忍受的頭痛,有人是持續的頭痛,有人是一陣一陣的痛,有人是鈍痛,有人是像血管搏動似的痛,有人覺得像是灼痛,也有人覺得像有東西壓住的痛,而頭痛的範圍可能是瀰漫性的整個頭都痛,也可能局限在某些特定的部位。姿勢改變,壓力,疲勞,或用力時頭痛常會加重,休息或一般的止痛劑都能使頭痛暫時緩解。
  4. 頭暈:頭部外傷後的頭暈通常是間歇性的,每次大約維持幾分鐘,改變姿勢會引發頭暈,心理壓力亦會誘發頭暈,躺臥著閉眼休息時頭暈可改善。頭暈發作的頻率及嚴重程度有相當大的變異性。輕度頭部外傷後約有一半的病人曾經有頭暈,其中約有一半持兩個月以上。頭暈的病人中約四分之三有頭痛,而頭痛的病人中也大約四分之三有頭暈。
  5. 腦震盪:輕微的腦震盪是指並沒有任何頭部外傷,但頭部受重擊後可能有短暫失去知覺、聽覺及嗅覺的情況,或是有短暫記憶喪失、頭痛、頭昏、意識不清、視力模糊、走路不穩、耳鳴、噁心、失眠、無法集中注意力、情緒困擾、做事工作提不起精神….等等現象,此種情況可忽視,要找腦神經外科醫生求醫,處理腦震盪好,會有永久性的後遺症。
  6. 腦創傷:撞擊處鄰近的腦有實質的損傷,常見有顱內出血,除腦震盪的相關症狀外,腦創傷嚴重程度可引起昏睡、昏迷不醒、抽慉、肢體無力、行為或性格異常、呼吸急促等。
  7. 顱內出血(腦出血):血腫直接壓迫腦神經組織造成傷害,可引起頭痛、嘔吐、呼吸急促、臉部或肢體抽慉、暈眩、肢體無力、肢體麻木和意識改變、昏睡、昏迷不醒。及時求醫,會有永久傷殘或生命危險。在頭部外傷的個案中,最常見會致死的併發症就是「硬腦膜下」或「硬腦膜上」出血。

    1. 慢性硬腦膜下出血:

      如果腦創傷患者是老人或幼童,尤其50歲以上的長者,常因晚上起床上廁所不小心失足,或走路不穩跌倒、撞到腦部,有機會出現「慢性硬腦膜下出血」,這種情況常在受傷2週後會慢慢出現,有些人甚至長達兩年。患者易有頭痛或單側無力、類似中風,記憶力減退…小腦受傷引起兩側腳無力、走路不穩、食欲變差等症狀;不過,電解質不平衡也會有手腳無力情形,很多老人家因此被延誤就醫。基本上,慢性硬腦膜下出血的發生機率低,通常約為1%至3%,一般大腦可自行吸收血水,一旦嚴重出血、長期壓迫腦幹,若未能及時用微創鑽孔手術引流放血水幫助腦部減壓,容易造成病者呼吸抑制,會有永久傷殘或生命危險。
    2. 硬腦膜上出血: 由於頭顱在受到撞擊後,顱內血管受到創傷而流血;「硬腦膜」本身是保護腦部最外面的一層硬組織;倘若出血不是很嚴重,則在頭部外傷的最初幾天(平均是四至五天)才會出現不尋常的劇烈頭痛病兆,甚至某些罹患者被診斷為「偏頭痛」或「緊張性頭痛」來治療;因此,在臨床上出現頭痛症狀的患者也應將頭部外傷的經過告知醫生,好讓醫生能作出明確的鑑別診斷。





  1. 腦撕裂傷及頭骨碎片:
    直接傷害到組織,症狀與腦創傷、顱內出血相同。
  2. 腦水腫:
    腦細胞受傷後,常發生水腫現象,導致中樞神經損傷也會造成顱內出血。
  3. 腦缺血:
    常因顱內壓升高,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腦細胞的傷害或死亡
  4. 癲癇症
    腦創傷患者約有2%到7%的人可能出現癲癇症狀,尤其是中重度腦受傷者,他們發生癲癇的機率會較高,此時需觀察腦電波是否有不正常,若是嚴重癲癇便需要服抗癲癎藥來控制。



頭部創傷的注意事項

受傷後72小時內是最重要的觀察時期,患者及家屬需特別注意。若患者有下列症狀產生,便應盡快與腦神經外科醫生聯絡或直接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1. 受傷時有否短暫失去知覺或局部失憶
  2. 劇烈頭痛或頭暈
  3. 嗜睡或無法叫醒(如意識逐漸不清)
  4. 對外界漠不關心,注意力不集中或性格改變
  5. 對時間與地點失去定向力
  6. 噁心、嘔吐、眩暈
  7. 手腳單側有無麻木或無力情況
  8. 走路步態是否不穩
  9. 腦創傷患者晚上睡覺時,家屬應密切留意,叫對方一下以確保清醒,以免腦內出血,血水壓迫腦部,造成嗜睡、昏迷不醒

腦下垂體腫瘤

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位於腦底部的中央位置,是身體中激素的主要控制中心。正常腦下垂體會產生幾種重要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會刺激腎上腺; 甲狀腺激素會刺激甲狀腺; 黃體化激素和濾泡刺激素與性器官產生作用; 生長激素會幫助糖之新陳代 催乳激素會影響乳汁分泌。

腦下垂體腺瘤在眾多腦下垂體的良性腫瘤中是屬於生長緩慢。他們在所有腦瘤中佔10-15%。 那些較小的腫瘤(少於1 cm直徑) 叫做微腺瘤(microadenomas), 較大的腫瘤(大於1 cm) 叫做巨腺瘤 (macroadenomas) 。腦下垂體腫瘤也可被劃分成功能性和是非功能性腫瘤。按分類,功能性腫瘤會產生大量且不規則的激素。相對地, 非功能性腫瘤不會產生激素。



腦下垂體的腺瘤症狀︰

  1. 過量產生的激素: 特別症狀是取決於患者屬於那一類型激素生產過量。生產過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腫瘤會導致庫興氏病, 它會導致肥胖、高血壓, 和肌肉軟弱等症狀。催乳激素細胞腺瘤是會生產很多催乳激素的腦下垂體腺瘤。它的症狀包括不規則的月經, 性官能不良和乳房不正常分泌。生長激素腫瘤導致肢端肥大症, 情況為手和腳大小不正常和面部特徵的改變手腳、顴骨變大,眉骨、下巴明顯突出。
  2. 腦下垂體機能不足: 非功能性腺瘤可能仍然導致荷爾蒙問題。它會壓迫腦下垂體和結果導致正常激素減退或停止生產。
  3. 視野缺乏: 一個大的腫瘤可能向上生長, 到碟鞍外面併壓迫視覺神經。這常常導致的一種特別視野缺乏, 叫兩顳性半盲。
  4. 非特異性症狀: 有時規模可觀的腦下垂體的腺瘤可能導致頭疼或眼睛後方之壓力感或腫脹感。腫瘤出血更可能導致嚴重頭痛、視覺重影和視力模糊。

腦下垂體其實是腦內很小的腺體,腫瘤的產生原因仍不明,雖然在部分患者身上發現有基因突變,但並非這種基因突變就會產生腫瘤;此外,腦下垂體腫瘤通常不是先天產生,與遺傳也沒有關聯,而且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出現。



診斷方法

任何懷疑有腦下垂體腺瘤的患者必須接受至少二個測試。一是以磁力共振掃描(MRI)檢查腦部碟鞍位置。這個測試提供解剖資訊確定腺瘤是否有侵犯鄰近結構或視交叉的壓迫, 譬如海綿體靜脈竇。第二個測試是一個充分的內分泌血液評估, 確定腫瘤是否影響激素水平。如果腫瘤是大的, 還需要一個視力評估及視野檢查,這個測試可助診斷腫瘤是否影響了視覺神經。



治療方法

  1. 藥物治療對過量生產催乳激素和生長激素的腦下垂體腺瘤是有效的。為催乳激素細胞腺瘤, 使用賀爾蒙藥物在降低病患血液之催乳激素水平和收縮腫瘤是相當有效的。肢端肥大症是由生長激素的生產過剩造成, 也可用賀爾蒙藥物治療。
  2. 腫瘤的標準療法是以外科手術切除。手術的目標是盡量安全地切除腫瘤(見圖二), 以減少對視神經之壓力, 和去除過度生產激素的腫瘤細胞。多數腦下垂體的手術不需在頭皮和頭蓋骨鑽洞。反而, 最常見的外科方式是“經蝶骨方式” 手術過程會通過蝶骨靜脈竇(見圖三), 是在鼻子之後方一個被空氣填裝的空間。切口開在嘴唇下或鼻子內。在鼻子較後區域和在蝶鞍之下方切除腫瘤。經蝶骨手術用內視鏡協助切除的腫瘤已越來越普遍。

有時在MRI影像中,腦下垂體的微腺瘤會偶然地被發現。只要定時觀察腺瘤狀況及患者徵狀,不是所有腦下垂體腫瘤的患者都需要治療的。

 

放射治療

如果手術無法切除整個腫瘤, 放射治療也許是必要的方法去控制腫瘤和防止它生長。
常規放射治療是發射很小劑量的輻射射線往蝶鞍整個區域和腦下垂體附近。這個技術把邊際正常組織也包括在治療範圍內。常規放射治療會在幾個星期中被分散於每日較少的劑量。這樣的療法對防止腫瘤生長是非常有效的。對會產生激素的腫瘤, 它經過許多歲月後還是有效地逐漸降低激素水平。儘管以常規放射治療中,視交叉跟腫瘤同樣接受那麼多輻射, 視力併發症風險是非常低。因為腦下垂體和下丘腦(其它重要激素之控制中心) 在治療期間接受輻射, 近一半患者接受常規輻射後最終發展成異常的低激素水平。

放射治療手術是一種治療腦下垂體腺瘤的新選擇。透過集中照射腫瘤之地方,這個治療方式對正常腦組織吸收輻射量減至最小。資料數據顯示, 放射治療手術比常規放射治療更有效地降低異常激素生產, 並且縮短治療時間。

大多數放射治療手術,如手術般要求一次性治療方法。然而一些輻射之副作用,如最令患者恐懼的視覺損失,這種輻射傷害風險對於腦腫瘤較靠近視覺視交叉或下丘腦的患者是最大的。對高風險患者,分段式放射治療能減輕對重要腦部組織之傷害。

 



立即預約,安排進行相關檢查

 

腦腫瘤

數十年前的腦腫瘤診斷及醫治方法極具難度,但隨着影像掃描及手術技術的進步,很多患者都可在較初期時確診,從而使腦腫瘤治癒率大增。

腦腫瘤可以分為良性 非癌腫和惡性癌腫兩種。
如果腫瘤是在腦部開始,稱為原發性腦腫瘤。如果腫瘤是由身體其他部位擴散到腦部,則稱為繼發性腦腫瘤。在各種類型的癌腫中,肺癌和乳癌最容易擴散到腦部。

良性腦腫瘤只要動手術切除,一般都不會對健康構成威脅。但即使切除後只剩下很小一塊,有時候也可能會再次繁殖擴大。有需要的話,這類復發的良性瘤通常可以再次動手術切除。如果良性腦腫瘤的位置不當,也可能危害生命。原發性的惡性腦腫瘤很少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但會入侵四周的正常腦部組織,對健康構成威脅。

腦腫瘤的類型 腦腫瘤的種類超過40種,但是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良性和惡性腫瘤。與其他的癌症比較,腦腫瘤良性和惡性之間的差別無法明顯的區分。



良性腫瘤

  • 多數為生長緩慢的細胞
  • 極少擴散
  • 常見的種類:腦膜瘤,神經瘤,腦垂體瘤,顱咽管瘤



惡性腫瘤

  • 癌細胞可能擴散到腦部或脊椎其他部分。這些腫瘤在不斷分裂成長的過程中可能壓迫附近腦組織,以致威脅性命
  • 不同種類的惡性腫瘤,其成長方式和對治療的反應可能非常不一樣
  • 有些癌細胞限制在某個特定地區。另些癌細胞可能擴展到腫瘤週邊的組織
  • 通常以原發處的細胞命名
  • 常見的種類:星形細胞瘤,樹突膠質細胞瘤,空管膜細胞瘤和混合型神經膠細胞瘤



腦積水

腦腔內部的腦液通過細窄的管道流動。如果腦腫瘤阻礙了腦液的流動,液壓上升會給予腦部壓力,這稱為腦水腫。這種現象有時會在腦腫瘤兒童患者中出現,可以用分流的方法治療。



腦腫瘤的成因

腦癌腫的起因至今未明。但是下列的因素可能增加患病的可能性:

  • 年齡-任何年齡都有可能患上腦腫瘤,但是40歲以上人士的風險比較高;兒童腦癌腫發病時間一般來說是在3至12歲之間
  • 性別-男性患病的機率較高
  • 家族內有人曾患神經膠質瘤
  • 工作環境中會接觸輻射物、甲醛、氯乙烯和丙烯的人

但是也有人沒有以上的任何一種危機因素,仍然會患上腦腫瘤。



腦腫瘤的階段

腦腫瘤的階段分一至四級,級數的斷定取決於腫瘤生長的速度以及侵入附近組織的能力。

  • 第一、二級(輕級)腫瘤的生長非常緩慢
  • 第三級(中級)腫瘤以中等速度生長
  • 第四級(重級)腫瘤以快速度生長



腦腫瘤患者一般有頭痛、頭暈、嘔吐、視力模糊、手腳無力或麻痺等徵狀,視乎腫瘤所生長位置,病徵亦包括癲癇,內分泌失調,甚至性情及行為改變等。現今的腦掃描技術已相當發達。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是最常採用的診斷儀器。

磁力共振不涉及輻射危險性,只需要病人躺臥在具有強大磁場的儀器上進行掃描,過程中病人不會感覺痛楚。磁力共振影像可作多個不同角度和透過不同「拍攝」方法,取得腫瘤的多項影像參數,從而讓腦神經外科醫生為病人作出最合適的治理方案。

現今的腦外科手術技術已能夠讓腦神經外科醫生在安全,甚至微創的環境下施行手術。一般情況下,病人很多時毋須剃光頭髮也可進行手術,術後的康復時間亦大為縮短。另某些種類的腫瘤如聽覺神經瘤,可用非手術的方法如放射外科治理,成效可靠而且副作用亦不大。



Brain TumourBrain TumourBrain Tumour 

立即預約,安排進行相關檢查

腦腫瘤的治療

腦腫瘤會擠壓附近的腦部組織,造成壓力。良性和惡性的腫瘤都可能造成腦部腫脹。腦腫瘤的症狀不同,主要是因為腫瘤壓迫的位置不同。

治療腦腫瘤的方法包括: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和類固醇 治療。可以單獨使用或者混合使用。迅速的治療可以預防或減輕腫瘤造成的影響。此外,針對某些症狀,往往必須兼用其他藥物,例如用抗抽搐藥以防癲癇發作。

選擇治療方法取決於:

  1. 腫瘤的大小,種類和所在位置
  2. 患者的年齡,醫療歷史和一般的健康狀況

治療的目標是為了移除腫瘤,如果無法移除,就會採用縮小腫瘤範圍或周邊腫脹的部分,以減緩腫瘤成長的速度和減輕症狀。如果你的醫生告訴你需要接受一種以上的治療,並不表示你的症狀比其他腦腫瘤的病人情況嚴重或輕微。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治療的需要也不一樣。



外科手術

有些腦腫瘤能夠以手術完全移除。如果腫瘤已經擴散,或者手術會影響其他重要的腦部組織,腦神經外科醫生可能會決定移除一部分的腫瘤,以減少腦部其他部分的壓力,來改善你的症狀。

腦腫瘤手術稱為顱骨切開術(Craniotomy)。這個手術除了要全身麻醉,通常也要剃頭髮。手術的目的是把腫瘤和周圍有可能被癌細胞侵蝕的組織割除。最理想的效果是將整個腫瘤切除。有一些腫瘤雖然仍局限生長於原位,沒有轉移到其他器官,但已入侵、包圍或黏附著一些重要腦組織如腦幹或神經系統生長,要將腫瘤完整切除十分困難,風險相當大,造成嚴重併發症或後遺症的可以性亦很高。醫生會在病人安全的大前提下,盡量切除可能移除的腫瘤部分以減低頭臚內的壓力,手術後再輔以放射或化學治療,加強療效。由於手術或療程存在一定風險,醫生和病人在決定治療方案前,應清楚了解疾病本身的特性、手術或治療的風險和復康的安排。



放射療法

放射治療(包括珈瑪射線、數碼導航刀 或 X-光刀)是利用高能量射線以摧毀癌細胞,使他們無法繁殖,同時盡量減少傷害腫瘤附近健康的細胞。對於成人來說,放射治療通常在手術後進行,以對抗惡性腫瘤。有時腦腫瘤也與化學治療同時使用。放射治療通常進行數週。放療的時間長短通常取決於腫瘤的類型和大小。



化學治療

化學療法利用抗癌藥物殺死癌細胞。化療的作用是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化學治療有時單獨使用或與放射治療一起使用。如果採用化學治療,醫生會決定治療的劑量和療程。每次的療程只有幾天,隨後有數星期的休息,讓身體從化療的副作用中逐漸恢復。至於需要多少次療程,需視癌症的種類,及對藥物的反應而定。化學藥物可用口服與靜脈注射兩種,或者兩種組合。 腦腫瘤的化療通常是在醫院的門診部進行。



標靶藥物治療

近年研究發現,針對屬於高度惡性的腦腫瘤-膠質母細胞瘤(簡稱GBM)可透過抗血管增生的標靶治療,截斷癌細胞的血管生長,令腦腫瘤縮小,改善部分患者大腦神經認知功能和減少使用類固醇的劑量。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於2009年核准標靶藥物「貝伐株單抗」應用在GBM復發患者身上。



類固醇治療

類固醇可以消除腦瘤附近部位的腫脹。這雖然不能治療腦瘤,但能夠紓緩症狀,使患者感到較為舒適。手術前後,放射治療前後,都可能會使用類固醇。

由於腦部是身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併發症和後遺症的發生會為病人帶來很嚴重或永久性的影響,嚴重的案例包括死亡、身體缺陷或昏迷不醒。

不少腦腫瘤患者考慮用輔助或另類療法。一些草藥、補充劑和維他命可能會影響正統療法的療效。如果選擇另類療法,請你必需要事前告訴醫生。



腦腫瘤治療

立即預約,安排進行相關檢查

神經外科個案

什麼是中風?

中風有時也會被稱為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是影響頸部血管或大腦血管的一種疾病,從而干擾到大腦的供血或腦壓,迅速領到大腦功能喪失。



中風的影響︰

大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器官,它控制身體各種功能。如果中風發生,腦細胞及身體功能將有機會永久受損,病人亦有機會死亡。

Effects of Stroke



中風的迫切性︰

因此中風是一種緊急疾病,需要醫療搶救,以減低病人神經永久性受損和死亡的機會。



中風的病發率︰

中風是香港第四大導致死亡的疾病。每年香港大約有25000宗中風案例,平均每天有68宗中風案例發生。



中風如何與心臟病比較?

心臟病是比中風更為常見,是香港排名第二的殺手。心臟病發和中風都是由各種原因的血管疾病引起。兩種疾病的患者死亡機會率是相約的。但是心臟病發作的倖存者於病愈後可以享受正常的生活,他們大多沒有任何身體殘障,但大多數中風的倖存者卻是永久傷殘。因此,中風對患者自己、對他們的家庭、對他們的社會生活和整個社會都造成巨大的影響。



中風對身體的影響:

取決於中風的類型和嚴重程度,在所有中風病人中,25%-60%病人會死亡,75-90%病人會終生殘障。因此在我們的社會中,中風是導致身體殘障的首要原因。



中風對家庭的影響:

中風不僅會令到一個病人癱瘓,它也會令到整個家族(配偶,父母,子女及其他親屬)癱瘓。要照顧一個中風病人,家族成員需要消耗體力,對他們亦是心理上以及經濟上的負擔,對家族成員的正常社交生活亦是一種長期的干擾。中風不僅打亂家庭原有的長期計劃,例如生育和下一代的教育,亦打擾了整個家庭的和諧。



中風對心理的影響:

抑鬱症和自殺傾向在中風倖存者和他們的親屬中是常見的。



中風對經濟的影響:

不僅是中風患者喪失了正常的工資收入(長期或終身),他或她的配偶,父母或照顧者亦然。除了必需的中風護理和康復醫療費用的支出,全家人亦要面臨著巨大的財政負擔。

Financial Impact of Stroke



中風對我們社會的影響:

中風對我們的社會和政府造成巨大的財務負擔。不僅是照顧中風病人的直接醫療成本(包括急性期,康復期和療養階段)是巨大的,而且還有間接的成本。間接成本包括患者自己的生產力損失,他們的照顧者生產力的損失,以及造成家庭和社會不和諧的間接經濟損失。

  • 隱形殺手 - 小中風
    隱形殺手 - 小中風 王先生是專職股票經紀,每天工作超過十六小時,承受碩大壓力。在這樣忙錄又緊張的生活中,某日王先生突然覺得暈眩、肢體無力、麻木,但不久後又馬上恢復,幸好王太警覺,強迫地帶他到醫院就診,經 ... 閱讀全文...
  • 誰是最愛?(一)
    誰是最愛? (一)  每個人心裏都總有一些最愛,是物?是情?還是一個身邊人? 面對着最愛的,都一定會抓緊它,不會隨便放過它。 同樣地,中風要看上你,也一定是因為你擁有它的最愛。 中風最愛:高血壓 高血壓 ... 閱讀全文...
  • 誰是最愛? (二)
    中風最愛(二)︰高血脂 二舅父剛剛過了55歲生日,上星期竟然被中風看上了,現在仍需留院接受療。他一向煙酒不沾,體型適中,既沒有高血壓、也沒有糖尿病史,怎麽會中風呢? 醫院的血液報告顯示,原來二舅父的膽固醇 ... 閱讀全文...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