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群經驗豐富的腦神經外科註冊護士和一群專業從事顱底,脊柱和腦血管手術的腦神經外科醫生。
幾十年來,我們一直在治療急性中風患者及其他患有腦和脊椎問題的病人。
我們還提供的緊急醫療諮詢,援助和治療服務。
除為香港本地病人服務外我們還為澳門,中國內地及其他國家的病人提供緊急醫療服務,包括遙距遠程醫療意見、國際營救、安排醫療專機或陸路護送、國際護送、等等。
之第二部下集:
根據醫學文獻,大多數中風的成因是因為腦部或頸部血管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的結構病變,小部分中風是因為血液或心臟病變。上一期提到怎樣預防先天性腦血管病變而導致的中風,今期接續要談的是怎樣預防後天性腦血管病變所導致的中風。
導致後天腦血管病變的成因很多,大多數與腦部血管結構的退化有關。以筆者經驗,青年因後天性血管結構病變導致中風的年齡低至28歲,所以中風並非中年人或長者的專利。肥胖、三高和吸煙等因素均會加速腦部血管結構退化,然而所謂三高亦和家族遺傳有關,所以部分中風病人有家族史。但以筆者的經驗,多數中風病人都是家族裏的第一人,千萬不要以為沒有中風家族史就不會中風。另外筆者亦見過不少夫婦,相隔幾年先後都中風的情況,這是兩人多年來的飲食相同所致。
上期內容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這裏不怕再重複相關段落:「很多中風患者的血液膽固醇含量並無異常,可見抽血檢查不能完全掌握血管的情況。因為膽固醇就像我們晚餐湯裏的油脂一樣,油脂會浮在湯面或是黏附着湯碗壁,如果把針筒放在湯裏是抽取不到油脂的,而人體的膽固醇同樣黏附着血管壁,會造成血管病變,令血管壁收窄、閉塞引致缺血性中風。另外膽固醇亦會令血管壁變得纖薄,繼而產生動脈瘤造成出血性中風。人體就如一部汽車,政府規定汽車每一年都要例行檢查汽車的零件,看看整體運作是否正常以避免發生事故。抽血檢查就像抽取汽車汽油來檢查一樣,不能反映汽車內部零件的耗損程度和安全性。」同樣道理要防止腦中風意外的發生,不能單單透過抽血檢驗,而是要利用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作出詳盡的人體零件篩查。例行檢查若包括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腦神經外科醫生就能在患者出現症狀前,找出先天或後天性的問題,再對症下藥改變將來可能中風的命運。
39歲的黃小姐身體一向健康,每年都會做簡單的定期身體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最近因為有朋友死於將來中風的風險,於是她抱着身體檢查的心態向腦神經外科醫生尋求意見。醫生建議她做磁出血性中風,讓沒有頭痛頭暈病徵、血壓正常,家族亦沒有中風病史的黃小姐想積極排除力共振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篩查,結果顯示黃小姐右側大腦血管的ICA大動脈位置有一個一至兩毫米細小的動脈瘤。根據醫學文獻和筆者的經驗,即使非常細小的動脈瘤一旦爆破將導致嚴重的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性中風的風險,風險為平均每年1至2%,即是黃小姐在89歲前、未來的50年裏,動脈瘤總共有50至100%的機會破裂。在與家人仔細商量之後,黃小姐接受了半小時的微創內血管支架治療手術。腦血管外科醫生只需要經過大腿的針孔傷口,利用3D三維空間腦血管造影和路線圖,安全精準無誤地植入一個血液擾流轉移支架,支架可強化腦血管並使血液不再流入動脈瘤內,防止將來嚴重的出血性中風。
黃小姐腦內的計時炸彈拆除,改變了將來衍生出血性中風 的命運
52歲的何先生是一名運動健將,身材壯碩的他不煙不酒、飲食習慣健康。他因為坐骨神經痛而向神經外科醫生求助,醫生建議照腰椎神經磁力共振之餘,亦建議他做磁力共振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以作中風篩查。磁力共振結果顯示何先生的腰椎間盤突出導致坐骨神經痛,但情況並不嚴重,可以服藥或做物理治療、脊醫保守治療。但中風篩查的三維立體血管造影卻顯示何先生右側大腦血管的中動脈分叉位置有一個四毫米的腦血管動脈瘤,如果動脈瘤爆破可致嚴重的蜘蛛網膜下腔出血性中風,而動脈瘤破裂的風險則為平均每年1至2%,即是何先生在82歲前、未來的30年裏,動脈瘤總共有30至60%的機會破裂。
何先生接受醫生的建議接受預防中風的微創腦血管外科手術,以防止中風。由於動脈瘤是位於中動脈分叉的位置,微創內血管支架治療手術有機會導致正常分支血管的栓塞,所以醫生建議何先生做開顱手術,就是顯微鏡微創腦血管外科的動脈瘤夾閉手術。在三至四小時的手術裏,神經外科醫生在顯微鏡下小心翼翼的將腦神經和腦血管分開,然後利用鈦金屬夾將位於中動脈分叉的四毫米動脈瘤夾閉,何先生腦內的計時炸彈得到了拆除,改變了將來出血性中風的命運(見圖一、二、三)。手術後第二天何先生回家休息,半年以來持續接受坐骨神經痛的保守治療。
單靠運動、健康飲食、不煙不酒、定期抽血和心電圖檢驗,只能減慢而無法完全防止腦血管結構的正常退化,即使是運動健將也會中風。
之第一部上集:
腦血管外科是腦神經外科其中的一個專門範疇,是負責中風的預防、急救和康復治療。然而我們的中風三部曲就是圍繞著這三個中風的里程碑。筆者這一期會以過往的臨床經驗和案例,和讀者解說中風的第一部曲, 就是解說一般人對預防中風的誤解和低估,然而嚴格的中風預防及篩查,才是有效的令中風不會發生.
一般人以為,單是透過運動、健康飲食、不煙不酒、防治三高(即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高),又或是簡單的心電圖、抽血檢驗血糖和膽固醇,就能有效地預防中風,那麼未免將以上的基本預防的成效高估,也將中風的成因太低估了!
我們要知道大多數病人中風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大腦或頸血管有先天性、或後天性的病變,是血管結構上的問題。然而以上三高的基本健康預防只是減低和減慢將來會發生的後天血管病變,而是沒有針對地去找出我們人體已經發生了的先天性、或是過往已經造成的後天性血管病變。
我們亦要知道有很多中風患者的血液膽固醇含量都是正常的,所以抽血檢查是不能完全預防中風的。因為膽固醇就像我們晚餐的湯裏的油脂一樣:油脂是浮在湯面或黏附着湯碗壁的,是不能用放在湯裏的針筒去抽取的。然而人體的膽固醇亦是黏附着血管壁的,而對其造成病變,令血管壁收窄、閉塞來引致缺血性中風。另外,膽固醇亦會侵襲血管壁,令其變得纖薄而產生動脈瘤來引致出血性中風。
再者,比喻說我們人體就如一部汽車,政府規定汽車每一年都要例行檢查汽車的零件,看看是否安全行駛,不會在駕駛中失去安全操作而發生意外。然而,抽血檢查就像放取汽車偈油來檢查一樣,不能反影汽車內部零件的耗損和安全性。那麼要防止人體腦中風意外的發生, 就是不能單單透過抽血檢驗,而是要利用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作出詳盡的人體零部件篩查。如果例行的身體檢查包括了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腦神經外科醫生就可以在患者沒有症狀之前,找出先天性或後天性的計時炸彈,在其未爆發前將其拆除,來避免中風。
一般人亦以為中風和年齡一定有關係,然而這是錯誤的,任何年齡即使是小孩也有機會中風。皆因中風是腦血管疾病所致,而我們每人無論任何年紀也有機會患上先天、或後天的腦血管疾病。小孩和少年的中風,可以是患有先天性的大腦動靜脈畸形血管 (Congenital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所導致的出血性中風。
案例一:
四歲小朋友,出生以來一切健康正常,沒有任何症狀,有一天隨著母親逛街,突然感到頭部劇痛,然後急速昏迷。送到醫院證實是先天性大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爆破而引致的嚴重出血性中風,他雖然從死亡鬼門關好不容易才被拯救出來,但即使經過多年的救治,也不能逆轉中風對大腦神經的永久損害,如今小孩仍然患有嚴重殘疾,不能與人溝通及需要長期臥床。
案例二、三、四:
三個分別是十五、十六歲和三十九歲的女孩和女士,一向健康正常及沒有頭痛症狀,三個不約而同地分別在懷孕初期、中期及後期,突然嚴重大腦出血性中風,劇烈頭痛後急速昏迷休克,在緊急腦外科開顱手術清除瘀血及減低顱內壓後, 幸好兩名十五、十六歲的少女和他們的小孩得到完全的康復,沒有任何後遺症。可是39歲的女士,雖然其小孩能夠正常地活下來,但女士卻變成了植物人,在醫院臥床了五年後才去世。
先天性大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爆破而引致的嚴重出血性中風
案例五、六:
兩位分別是16歲的少年和56歲的男士,在沒有任何徵象之下做了詳盡的身體檢查,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顯示兩人的大腦都有先天性的腦血管動靜脈畸形,在專科醫生建議之下透過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保守治療,其後利用了微創內血管治療加上放射治療,畸形血管得到了有效的根治,病人與生俱來的大腦炸彈得到了拆除,減低了他們將來出血性中風的可能性。
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顯示左邊大腦都有先天性的腦血管動靜脈畸
從以上的腦血管外科案例經驗,我們知道先天性的腦血管疾病,例如大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是可以透過詳盡的三維立體腦血管造影作出篩查,腦神經外科醫生就可以在患者沒有症狀之前,找出先天性的計時炸彈,在未爆發前將其拆除,避免悲劇發生。
相信很多人都有眼眉跳的經驗,但非一般的眼眉跳可能是半邊面肌痙攣症(Hemifacial spasm/ HFS)的病徵。
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是一種神經肌肉失調的疾病,病人一邊眼簾或面部肌肉會有不規律、非自主的收縮和抽搐現象。由於通常只是半側面部,左邊或右邊抽搐,故又稱為「半面痙攣」,但兩邊面同時抽搐亦偶有出現。
人體的面部肌肉是由我們腦部,由頭顱底部腦幹起始的第七條腦神經,即面部神經(facial nerve)所控制。而面部神經於顱骨耳部下側分為五束去控制不同位置的面部肌肉。
半邊面肌痙攣症的病人多於中年後發病, 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病因是由位於腦幹的面部神經根出區域神經元受到外來壓迫或刺激,導致神經線產生異常興奮的錯誤神經訊號,尤如電線的短路現象一樣,導致病人半邊的眼眉或者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搐。
剛病發開始時,病人的眼簾或臉部肌肉會無法控制地連續抽搐或痙攣,病人會感到不適。隨着病情逐漸惡化,臉部一邊可能有眼眉跳、眨眼、嘴角抖動、臉皮皺縮,造成怪異表情等現象,從而影響病人的生活作息、社交、人際關係,以及困擾病人的心情。
全身麻醉下, 腦神經外科醫生會在顯微鏡下, 在病人耳後的顱底骨進行手術, 手術並不是在大腦內部進行操作,而是利用人體組織的間隙、在腦組織與顱骨之間的蛛網膜下腔內進行手術, 因此不需要破開任何腦神經。腦神經外科醫生會將壓迫著顏面神經根部的血管隔開,並以人造海棉(Teflon) 將血管與神經永久阻隔,去除神經線短路的因由。手術的治愈率達到80-90%上,復發率約10%,嚴重的併發症 (如聽覺神經功能失聰) 的風險的發生率側為2%。
38歲的張女士,文職人員,她發覺右邊眼眉跳,眼簾不自主地抽搐,經過家庭醫生診斷和藥物治療後,六個月以來抽搐的問題不但沒有改善,而且有惡化的跡象,抽搐的部份有擴展至其他面部肌肉的徵兆,影響其生活作息、社交、人際關係,以及困擾她的心情。張女士後來求診於腦神經內科醫生,醫生建議她試用肉毒桿菌注射治療法,但病人經過詳細考慮後,不想每隔三至六個月注射一次,而是想尋找一個真正永久根治的方案。於是張女士求診腦神經外科醫生,希望以微創腦外科手術去根治問題。
在磁力共振震醫學造影下,腦神經外科醫生確診了張女士右邊的面部神經根受到一個微血管環壓迫著,導致面神經不自主地發出錯誤的神經訊號,令到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搐。經過詳細分析治療方案及講解手術的風險和利弊後,張女士決定以微創腦神經外科手術去根治問題。
在顯微鏡手術下,腦神經外科醫生發現病人的神經線和血管附近可能曾經發生炎症,導致血管和神經線黏連在一起。在四個多小時的顯微鏡手術下,醫生小心翼翼地將壓着顏面神經根的血管環分開,清除了導致神經短路而錯發訊息的原因。醫生然後再用人造海棉(Teflon) 將神經線和血管永久阻隔。在手術過程中,腦神經外科醫生亦要小心地保護張女士其他的腦神經和血管,例如聽覺神經,避免她有失聰的風險。
手術後,張女士的眼簾和面部神經抽搐現象即時消失,手術後兩天便回家休息。多年以來,她不需要服用任何藥物或注射治療,眼簾面部抽搐痙攣的問題沒有復發,病症得到了永久根治。
在微創脊柱外科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 )中,醫生會使用X光透視儀器來引導手術的進行,更會使用特殊的裝置:例如,以一個小型管狀牽開器,透過微小傷口內,以隧道形式進行脊椎外科手術。